:: S I N O B A N K N O T E ::
 



繁體 简体 English

:: 问答集 > 建筑 > 天安门 ::
 
北京皇宫是明朝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建造的,永乐皇帝于十八年十一月初四(1420 年 12 月 8 日)颁诏“告成”。它受了元大都皇宫的影响,皇宫建在京城的南部,午门直通京城正门正阳门。天安门至端门之间东西廊庑各 26 间;午门至端门之间东西廊庑各 47 间,为都察院所属六科衙署及六部九卿官员的朝房。人们通称上述廊庑为“朝房”。

天安门原名承天门,建成於永乐十八年。当时领导北京宫殿营造工程的是泰甯侯陈皂、工部尚书宋礼和王通、柳升,建筑师是石匠出身的陆祥、木匠出身的蒯祥、工艺师蔡信,工匠有瓦匠杨青、彩画匠王顺、胡良,还有大批未留下记载的劳动者。明英宗天顺元年(1457)七月,承天门遭火灾焚毁,到成化元年(1465)三月,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。明清之际的史学家、北京人孙承泽在《春明梦馀录》中记载承天门正名为“承天之门”。唐、宋、元各朝牌额多用四、六字,不足时以“之”字补充。“承天之门”应是沿袭了历史惯例。1987 年冬,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在旧料库中发现一件天安门牌额。此牌以满、汉两种文字书写,汉文为“天安之门”,满文为汉文的意译。这应是清帝入关後至顺治八年(1651)使用的名字,即沿袭了明代四字形式。过去历史界认为明末农民革命时,北京宫殿被战火焚毁,近年来的发现否定了这一旧说。故宫保和殿梁架上至今保存着“建极殿”墨迹,那是明天启重建时留下的,当时用此名。故宫锺粹宫等东西六宫大多也是明代建筑。“承天之门”牌的发现,说明承天之门未经火灾,清人只是更名、换牌而已。顺治八年,对“天安之门”进行大修,更名“天安门”。

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,门外是规划严整的街市。其中南北大道即御道,东西大街为“天街”。天街两侧有漫长的千步廊。天安门之前为大清门,其位置在现毛主席纪念堂基址上。大清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,与明十三陵大红门、清东西陵大红门相同。大清门外至正阳门之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广场,四周用石栏杆围绕,俗呼“棋盘街”,门外有下马碑。大清门是真正的“国门”,其名称随朝代的更迭而变,在明代称“大明门”,清代改“大清门”,民国时改“中华门”。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,字迹用青金石琢制,镶嵌在石中。民国更换门名时,有人想把石匾拆下来掉个脸儿,把“大清门”三字翻到墙里,把原先的背面放到外面,刻上“中华门”三字。及至将石匾拆下来,发现里面竟是“大明门”三字。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使用了这种省工省料的高招儿,历史也并不是可以反复颠过来、倒过去的。於是只好重新刻了一块木匾,挂在檐下。

1949 年 10 月 1 日,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,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!”。


现在的天安门


1951 年的天安门



14 柱光代表 1992 年的十四大


1949 年的开国典礼


1999 年的五十周年庆典


天安门出现於下列钱钞∶
人民币 P866 1953 1 圆
人民币 P871 1956 1 圆
人民币 P879 1965 10 圆
人民币 P891 1999 50 圆

天安门
新华门
正阳门
人民大会堂
布达拉宫
天坛
颐和园
排云殿
中华世纪坛
北海桥
钱塘江大桥
武汉长江大桥
总统府
台北世贸中心
中山楼
莒光楼
西螺大桥
鹅鸾鼻灯塔
立法会
香港礼宾府
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
青马大桥
汲水门大桥
香港海底隧道
香港万佛寺
澳门大学
妈阁庙
澳门国父纪念馆
东望洋灯塔
连接澳门与凼仔的桥
  

©©© 神州錢鈔 SinoBanknote 写信给站长 ©©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