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 S I N O B A N K N O T E ::
 



繁體 简体 English

:: 问答集 > 历史 > 台湾货币历史 之一 (-1945) ::
 
历史记载,明崇祯中,闽地大旱,芝龙诸巡抚熊文灿,以船徒 民数万至台湾,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。这「三金」当然是明代货币,也是台湾最早使用货币的记载。

1623 年荷兰人占领台湾南部,除与巴达维亚(爪哇)盛行贸易外,且与日本亦有往来。使用货币以荷兰盾为媒介,当然日本之「文久」、「宽永」等铜钱也随之进入台湾。

1626 年西班牙人也占领了台湾北部,使用的钱币称为「里尔」,1642 年荷兰人将西班牙人逐出台湾。在荷西盘据台湾时期,福建漳泉人民来往台湾,同时内地铜钱(方孔钱)也随之源源流入台湾。

1661 郑成功率领大军驱除荷兰出境,光复台澎,恢复使用明朝的铜钱,以「永历通宝」为主,此一制钱台湾铸造者,实为委托日本铸造,流通台澎闽粤。

永历37年 (1683) 郑克 降清,但永历通宝仍流通至康熙27年(1688)。清代货币大可分为银币及铜钱两项;银币含官铸及私铸、国内铸与外国货币等,其种类繁多,大致可分银锭(马蹄银、银元)及小额银币。马蹄银因面额较大,而不具一般流通货币之功能。银元则为流通货币中最重要者,但清朝晚至光绪 14 年 (1887),使仿外国银元铸造「光绪元宝」库平七钱二分,此与日本银元相同背有龙纹,台湾人亦称之为「龙银」。外国银元则在荷西时期,藉着贸易之便流入台湾,到清末时墨西哥鹰银、香港圆银、日本贸易银,则为较流通的外国银元。

清朝铜钱可分为「制钱」及「私钱」,制钱为政府所铸造,俗称「好钱」,私钱为民间所造又称「歹钱」,两者同在台湾混合使用。实际上货币的价值不是以面值来看,而是以本身的质量(称量)来计价。银币流通於较大的商埠,铜钱则流通广至农村。综观清朝时货币在台湾是多元而复杂。

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後,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,割让台湾给日本。台湾人自组「台湾民主国」抵抗日军,刘永福驻守台南,自行发行台南官银票等货币,可惜该年 10 月义勇军不敌日军,台湾沦陷,成为日本殖民地。

明治30年 (1897) 三月,日本国会通过台湾银行法,11 月成立台湾银行创立委员会,开始筹备工作。明治 32 (1899) 三月日本政府修改台湾银行法,日本政府以一百万元为度,认购台湾银行股份 ,同年六月正式成立(株式会社台湾银行),同年9月26日开始营业,而於 9/29 日发行壹圆银券(龙凤),12/25 发行五圆银券、1900 年发行五拾圆银券、1901 发行拾圆银券。

明治 37 年 (1904) 七月一日又发行金券,银券兑换金券期限至明治 42 (1909) 年底,故自 1910年起台湾只有金券之流通,而无银券。除此之外,当时龙银有银的金属价值,大家乐於使用留存,纸币反而不获青睐 ,故今存世量稀少。今一张银券的价值可换百枚龙银,实是当初所始料未及。所有的日据台湾银行都是在地印制,除了 1945 年,日本东京空运 之″ 日本银行兑换券千圆″,背面加盖株式会社台湾银行。日本据台时期除了券钞由台湾银行发行之外,金、银、铜、镍等机制币(硬辅币)皆由日本铸造输入台湾,与日本本土流通的机制币是同样的。

日本在 1945/8/15 无条件投降後,日据时代钞券留存在民间的较少,偶尔可见几张全新,大部分都已老旧。但机制币数量则较多,坊间所见的日本银龙,曾在 1960 年代间,因日本人大肆收购,价格看涨而有不少数量回归日本。

时间表
中华民国 (1911-1949,於大陆)
中华人民共和国 (1949-)
台湾於 1895 前
日据台湾 (1895-1945)
中华民国台湾 (1945-)
第一套人民币历史 (1947-1955)
第二套人民币历史 (1955-1964)
第三套人民币历史 (1962-1987)
第四套人民币历史 (1987-1999)
第五套人民币历史 (1999-)
台湾货币历史 之一 (-1945)
台湾货币历史 之二 (1945-)
旧台币的小故事
香港货币历史 (1859-)
澳门货币历史 (1905-)
大陈与其货币史 (1950-1955)
  

©©© 神州錢鈔 SinoBanknote 写信给站长 ©©©